——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云会议
突如其来的新冠,让许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学生的成长不会因为疫情的出现而暂停,人才的培养也不会因为疫情的出现而放缓脚步。为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会议精神,在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的同时,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于4月23日,召开了线上教研室会议。
一、着眼学生,激励教学
会上,马海旭主任首先就上周收集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她强调,集中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是教师提高线上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途径之一,通过收集学生问卷,总结自身不足,及时调整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其次,马海旭就督导第一轮听课反馈,肯定全体外语教研室教师统筹谋划,准备充分,稳步推进线上教学工作的同事,也指出了些许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第一,教师要增加课堂上的互动,丰富学生线上学习的氛围,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第二,建议教师结合实事,思政及四级相关内容,增加授课知识点深度,并突出本课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效率。
二、课程思政,明确方向
会议的第二部分是围绕着线上课程思政展开的。马海旭提到,外语作为一门文学学科,也是一门“隐性思政教育课程”。教师应积极探索挖掘疫情防控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升个人素质,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相结合,赋予课程新价值,不断开拓创新“外语思政课”新路径。教师在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时,保持理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紧扣时势,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专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引领、知识传递和素质提升”三重目标,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合格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三、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会议的最后部分是杨平教师的教学科研经验分享环节。教学和科研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杨平讲到,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也要抓住教学的“源头活水”,即科研。教育和科研双向互动的发展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科研的教学是空洞的,反之,单向的发展教学或是科研也是失衡的高校教育。
会议的最后,马海旭总结,对于医生来说,抗疫一线是他们的战场,而对于教师,线上教学就是前线,每位教师都要守护好学生,尽可能地确保把知识高质量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线上会议(图片一)

线上会议(图片二)
撰稿:邢伟航 审稿:黎虹 上传:王磊
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