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基础部外语教研室积极抓好思政教学工作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外语作为高校综合素质课程,肩负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
基础外语教研室积极践行总书记的指示,努力把学生的专业课与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要求紧密结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成为思想先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有志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重教书,更重育人。谨记“立德育人”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江苏大学吴鹏副院长《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一体两翼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东华理工大学廖华英院长《“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外语类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等课程,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对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的认识,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提升寓思政于教学的能力素质。
重形式,更重内容。在研究英语教学如何引入思政内容时,全体教师一致感到,中华五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外语教研室老师多数文科底子比较厚实,这为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为此,教研室在教学要求、课程设计时就有意识要求融入这些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体现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把英语作为一种媒介,积极搞好文化传播,使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巧妙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认可、历史认可、文明认可。
重课堂,更重生活。最近网络上一篇“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文章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说的是一位母亲靠搬砖供养两个大学生的感人故事,教研时利用因疫情无法上学,学生与家长相处时间长的特点,以“体悟奋斗精神,感受亲情关怀”,为主题在师生微信群开展大讨论,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疫情“宅家”的学生,在体味到来自家庭温暖的同时,也更加体验到了亲情,更加懂得了父母艰辛和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刻苦学习的觉性,同时,也不断自省自警,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 邢伟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