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强化高校师德建设意识 研讨传统文化益教观点

    2014-10-29  

     

    基础教育学院政治理论学习(七)——

    强化高校师德建设意识  研讨传统文化益教观点

     

     

          1024日下午,基础教育学院召开全院工作例会,会议延续我院优良传统,开展第七次政治理论学习活动。

        本次学习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郭玉库书记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929日,教育部以教师〔201410号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分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切实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5部分。学习过程中,郭书记重点向大家介绍了文件第三部分主要举措中的“红七条”,即国家为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七种师德禁行行为,并结合厦大失德博导、院士滥用科研经费等近期社会热议话题及现象对文件加以剖析,学习内容发人深省。该《意见》既为高校教师提出师德建设标准,也为高校教师敲响师德建设警钟,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该文件的出台,将有利于高校教师从思想层面规范自己,以达到自尊自律、慎独自爱的精神境界。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由社科教研室的焦馨熠老师主讲,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与我院教师共同探讨传统文化对高校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她认为,当前高校课堂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如玩手机、睡觉等情况严重,这样的现象更多来自于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的思想精神状态影响着其行为举动。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对学生加以引导,如传统文化中“志当存高远”的精神鼓励大学生立志高远,有目标有计划的规划学习生活、规划人生。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大学生的引导除了体现在课堂上,也可以应用于对其日常生活的引导中,如儒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思想引导学生律己宽仁,有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等等

        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基础教育学院全体教师深切意识到当前一段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高校教师应严格自我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基础教育学院

                                                          10月27日

    撰稿人:焦馨熠,审批人:郭玉库,上传人:管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