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李康举副校长作学院转型专题报告
4月24日下午,我校李康举副校长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题报告,各教学单位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基础教育学院、军体部全体教职工认真听取了报告内容。
李校长的报告围绕着沈阳工学院的转型问题,分三个部分进行了阐述,即“我们为什么转型”、“我们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差距”以及“我们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报告中,李校长首先从“经济新常态”背景入手,对地方院校转型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业企业也加大了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院校毕业生出现的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的现象,基于此种现状,地方高校应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地方高校转型的具体做法,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提出“四个转五个不”的要求,即“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我校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应看到我们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差距。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办好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坚持“举办应用型大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定位。建校以来,除了在教学、科研等领域获得的多个奖项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下,“十二五”期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荣获“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李校长指出,回顾过去,我校的确收获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存在差距,如办学定位上服务区域经济的定位没有得到深入落实、服务社会的水平差距明显、创新创业培养机制不足等等。所以,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专业群对应产业链为指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实深度校企合作工作,探索办学新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深化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李校长的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博得在座教师们的热烈掌声。此次报告,加深了我校教师对“地方院校转型”问题的理解,也让教师们真正认识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将对我校发展乃至整个辽沈地区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教师们应遵循转型要求,切实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以加快学校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步伐,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撰稿人:焦馨熠,审批人:郭玉库,上传人:管恩帅
基础教育学院
2015年4月24日